野马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专家提醒了解食物消化过程,树立良好饮食习
TUhjnbcbe - 2025/5/20 22:35:00

食物本身是为我们的身体补充能量的,但是如果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式进食的话,就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

食物消化过程

人体内负责食物消化吸收的器官称为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

消化腺:口腔腺、肝、胰腺以及消化道管壁上的许多小腺体,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

食物经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与唾液混合,最终变成食团,经食管进入胃内。胃接纳和容受摄入的食物,胃蠕动对食物进一步研磨,胃酸、胃蛋白酶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成粥样的食糜。胃内食糜分批进入十二指肠,与胰液、胆汁、肠液混合后在小肠内发酵、酶解、降解成人体可吸收的营养成份。

肝脏分泌胆汁,贮存于胆囊并在胆囊内浓缩,由胆囊释放胆汁。胰腺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胰液和胆汁,经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排入到十二指肠降部,参与食物消化。

小肠是食物进一步消化、吸收的场所。各种消化酶在小肠内将分子结构复杂的食物,水解为分子结构简单的营养素,如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脂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碳水化物内的多糖水解为葡萄糖等。

小肠内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在大肠内进一步吸收水份和电解质,最终形成大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消化不良的危害

可能大家也会有疑问,“为什么我们把良好的饮食习惯看得如此重要呢?”“我没有做到那些,不也好好地活着么。”

事实上,冰冻三尺也非一日之寒,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当然也是经年累月才会爆发的,但那时再来纠正恐怕为时已晚了。

食物消化不良,导致食物残渣增多,使大肠内渗透压增高,会刺激大肠蠕动,残渣内也会保留更多水份,大肠内水分吸收减少,导致大便松散、增多、不成形。

食物消化吸收不良后,残渣中富含的营养成分会导致肠道内的细菌繁殖、肠道菌群失调。食物消化不良,使食物在胃肠道存留时间延长,会损害胃肠道粘膜。

以上种种会引起腹胀、腹痛、烧灼感、嘈杂感、嗳气、腹呜、腹泻、大便溏薄、放屁增多、恶心呕吐、胃纳减退等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若长期消化吸收不良,会使机体营养不良,影响各脏器功能。

不良生活方式

进食速度过快

食物没有经过口腔充分咀嚼,大块食物进入胃内会影响胃部消化,难以形成有效食糜,这样的食糜进入小肠就会增加小肠负担,影响小肠消化和吸收。

进食过多

暴饮暴食或吃了比较多难以消化的食物,蛋白质、脂肪摄入过多,就会超过消化系统的消化能力,使消化不良。

进食不当

吃冷食较多或腹部受凉,吃刺激性食物或油腻食物过多,这都会刺激胃肠蠕动,胃肠蠕动过快,甚至胃肠痉挛,食物在胃肠道内没有充足时间进行消化吸收,食物残渣增多。大便中水份吸收减少,发生腹痛、腹胀、腹呜、腹泻。

过度饥饿

一日三餐受到大脑神经支配,到一定时候,会发出需要进食的指令。胃排空以后,会告诉我们饿了,胃酸就会分泌,消化酶也会做好准备。如果未及时进食,这些胃酸、消化酶就会对胃粘膜造成一定的损害。

吃夜宵

睡眠中胃肠道蠕动减慢,睡前进食,食物在胃内贮留时间会延长,尤其睡前吃油腻食物,隔日仍可贮留于胃内,对胃粘膜就会有一定的损害,并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睡前进食,会刺激夜间胃酸分泌,更易诱发胃食管反流,对食管损伤更严重。

良好的饮食习惯

饭前喝汤

人在感觉饥饿时如果马上吃饭对胃的刺激比较大,久而久之容易发生胃病或消化不良。如果吃饭前先喝点汤,就好像运动前做预备活动一样可使整个消化器官活动起来,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为进食作好准备。这样就会减轻对空胃的刺激,对胃的保护有一定好处。

定时定量

吃饭有规律,定时定量也是一种良好的饮食习惯,它能使胃肠道有规律地蠕动和休息,从而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率,使胃肠道的功能保持在较为良好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就能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

少吃多餐

进食如果较少,血液中的糖浓度就低,身体分泌的胰岛素就少,胆固醇的水平就降低,体内脂肪也会减少;但不论吃多少餐,总热量不应超过一日三餐的总量。

细嚼慢咽

细嚼将食物磨碎成小块后与唾液充分混合以便吞咽。嚼的动作还能反射性地引起唾液、胃液和胰液等消化液的分泌,也就为食物的进一步消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家提醒了解食物消化过程,树立良好饮食习